欢迎您来到乐呱呱! 客服热线: 登录 注册
长沙
湖南
首页 >> 途说

行摄湘西

刘老师      2022/07/01 阅读: 926 0

行摄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

芙蓉镇1.jpg

1、芙蓉镇概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下辖镇,河的对岸是古丈县,总面积225.96平方公里,下辖5个社区、17个行政村,截至2019年末,芙蓉镇有户籍人口34000人。

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后属水顺府永顺县。1956年6月,确定名称为王村镇,2007年8月,因拍摄电影《芙蓉镇》更名。

芙蓉镇境内有溪州铜柱、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芙蓉镇大瀑布、土王桥、土司行宫、土人居穴遗址、观景长廊、芙蓉镇码头、五里石板街等景点。2012年,芙蓉镇成为国家4A级景区。

2007年,芙蓉镇被列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芙蓉镇民间艺术有芙蓉小戏。

2011年,芙蓉镇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镇”,并荣获“中国最美动感栖居地”、“湖南特色旅游名镇”称号。


2、电影《芙蓉镇》


1987年谢晋导演拍摄的,分上下两集,讲述了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处的芙蓉镇上,人称“芙蓉姐”的漂亮女人胡玉音(刘晓庆),在“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


1963年,凭着热情周到的服务,胡玉音与丈夫桂桂(刘利年)经营的米豆腐摊子前渐渐成为早市上最热闹的一道风景,加上夫妻俩省吃俭用,手中积攒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财富。镇党支书也是胡玉音干哥的黎满庚(张光北)、粮站主任谷燕山(郑在石)及乡邻们都为他们高兴。当他们盖好新房准备日子更上一层楼时,迎上“四清运动”,一直嫉妒胡玉音的原国营饮食店经理、今县商业局科长李国香(徐松子)与二流子王秋赦(祝士彬)联手,趁机将她定性为“反革命五类分子”中的“富农婆”,将之派去与原县文化馆馆长、今被人称作“秦癫子”的“右派”秦书田(姜文)一起清扫大街,桂桂身亡。运动中黎满庚昧着良心将胡玉音背叛,谷燕山则一直以老革命军人的标准诚实做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世道的荒谬从不停调换角色的李国香与王秋赦两人身上便可窥见。一起扫街时,胡玉音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归罪于秦书田,后者曾在她与桂桂成亲之时唱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歌、在她新房子建成之时写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联。对于胡玉音的怨恨,秦书田并不多做辩解,相反时常暗中将她帮助。慢慢地,两人生出感情,计划着成为一家人好好生活,但前路充满血风腥雨。而在他们最艰难时,谷燕山从没忘伸手一帮


3、芙蓉古镇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现在的酉阳县在重庆。芙蓉镇因酉水,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


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原《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胡绩伟先生(1916年-2012年9月16日,96岁),游览猛洞河和芙蓉镇以后作词赞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烹鲜鱼,戏灵猴,龙洞神仙游,芙蓉古镇吊脚楼,土家情意稠。”


4、美食


大菜:茶油炒土鸡、乌皮山羊火锅、五花肉炒乌枞菌、土家腊肉、桂花鱼、湘西血鸭


芙蓉镇美食小吃:米豆腐、蒿草粑粑、糖油粑粑、木锤酥、姜糖,是芙蓉镇最出名的小吃,还有土家米酒、湘西泡菜、天下第一螺等等


因为电影《芙蓉镇》中刘晓庆饰演的胡玉音是卖米豆腐的,如今古镇到处都是“刘晓庆米豆腐”招牌,每家都有其独特风味。米豆腐。米豆腐由大米淘洗浸泡后磨成米浆,再加碱熬制冷却而成。吃的时候“可盐可甜”,本地人一般加各种小咸泡菜、小米椒、蒜泥、葱花、香菜末和各种酱汁等,润滑鲜嫩,酸辣咸香。


特产:湘西黑猪、椪柑、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龙山百合、乌枞菌菌油


5、古镇石板街和吊脚楼


远远望去,总感觉芙蓉镇五里青石板街就像一本线装古籍的书脊,书页被上苍之手打开,静谧而又稳重的摊在酉水河边,那书页上凌空的吊脚楼和发生在楼里楼外的悲欢离合故事,随岁月而动,演绎出许多铿锵温馨、跌宕起伏的故事来... ... 游弋于青石板上,阳光透过黝黑如鳞的瓦檐,随翘角风铃的响声,淡如鹅黄地洒在你的身上,让你有一种穿越古代的感觉。


土家吊脚楼由于历代朝廷对土家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加上少田少地,土家人只好在悬崖陡坡上修吊脚楼。


6、溪洲铜柱


芙蓉镇不仅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还有记载土家族政治军事历史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和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等人文景观。

溪洲铜柱现存于芙蓉镇民俗风光馆内。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治,铸5000斤铜柱为证。据史截:“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与马希范议和,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铜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为八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铭誓状于铜柱之上,立于会溪,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重立时,又羼刻了一些土官衔名。清中叶,柱上铜顶被盗,沉于江心,柱内铜钱亦被人以饴粘钱殆尽。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永顺府知府张曾扬建亭保护。民国年间亭被毁。”铜柱的铜质,精纯光润;八面所镌颜、柳体阴文,虽经千载风雨洗刷,霜雪蚀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视铜柱为神物。


7、土司行宫(飞水寨)


公元910年,土司王彭士愁建立土司王朝,定都王村,建造了这座酉阳宫。酉阳宫是土家吊脚楼群,建在悬崖之上,飞檐翘角,与汉族的宫殿建筑明显不一样,有着浓郁的土家族情调。当时的王村,辖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20余县,是整个湘西的政治经济中心。1135年,土司王彭福石迁都,就把这个酉阳宫当作了避暑休闲的行宫。


8、芙蓉镇大瀑布


芙蓉镇三面环水,瀑布穿镇而过,别有洞天。瀑布高60米,宽40米,分两级从悬崖上倾泻而下。这里是中国唯一建在悬崖之上且有瀑布穿镇而过的少数民族古镇,惊鸿一瞥便不能忘。末代压寨夫人


9、土人居穴遗址


位于芙蓉镇大瀑布下的入口,有一个石岩洞,这是早期土人居住的遗址。这个石岩洞很久以前能够容纳千人,后经千百年的水涨水落,被大量淤泥积压,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边城全景.jpg

1、边城概述


边城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下辖镇,清嘉庆七年(1802年)设茶洞堡,1923年原名茶洞乡(镇),湘西四大名镇之一,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2005年,改为边城镇,下辖2个社区、19个行政村;与重庆市秀山县及贵州省松桃县一河之隔(清水江),总面积76.95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末,边城镇有户籍人口2..6万人。


边城古镇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边城》中,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解放前,山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如诗如画。诗云:“边城胜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画中游。”著名文学家沈从文以茶洞为背景,写出小说《边城 》,驰名中外。


解放后,城垣、白塔虽毁,但古风依存,又新修楼房、大桥和农贸市场等,为边城茶洞增添新景,《连心坝》、《边城》等影片,均在茶洞拍摄外景。许多慕名而来者以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为导游图,寻觅白塔、石碾和船夫的坟:踏青石古道,登水边吊脚楼听月光下飘来的渔歌,回味那美丽动人的故事。


茶峒,因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边城茶峒由于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清进嘉庆七年(1802年),这里建成了一座石堡城,设东西南北4门,门楼上各有4座炮台,420个垛口。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残兵败将就是经过这里逃往四川的;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乘胜前时,也是从这里长驱直入大西南的。边城茶峒景点还有保存完好的古镇城墙,太平开西征将士牌位,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宿营指挥所,清政府在边城设置的协台及练兵校场,古朴典雅的国立茶师(今茶峒中学)等等。另外,还有“龙凤呈详”、“酉水回澜”、“水帘百尺”、“银泉涌翠”、“仙人石室”、“龟蛇献瑞”、“虹桥月影”、”石炉飘烟”等八大景观,美不胜收。


2、景点


主要旅游景点有:翠翠岛、书法园、沿河吊脚楼、古老城墙、拉拉渡、名联坊、一脚踏三省、洪安古镇


A、拉拉渡:沈从文在《边城》中这样描述过拉拉渡,“小溪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计数,即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而现在,桥建了,车通了,可还有那么一只船,从久远的岁月里摇曳而来,苍颜未改。拉拉渡以其特有的方式,续写这一段古老的传说,直至今日。


B、白塔:建于1805年间,塔高约三米,为实心石塔。据传,同八排沟中尚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石塔属姊妹塔,是二省一市地区当时典型的佛教石塔,即镇水塔,北门白塔在文革中遭破坏,现已修复。清水江边,河水悠悠,沿河吊脚楼,古香古色,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如诗如画。


C、百家书法院:占地4.5亩,由101位书法家以接龙形式书写《边城》小说。书法园共有碑文103块,基座206亩,基座上刻有十二生肖、民间风情等,巧妙的将文学作品、书法作品及石刻艺术融为一体,堪称一绝。


D、老渡口:据传,早在清朝建镇之前就已有了茶峒古渡,它曾是三省市边区人民交往中的主要口岸,有着几经变迁和辉煌的过去。行至古渡口,古老的石阶,清澈见底的河水,因刷了桐油被日晒雨淋而发黑的渡船,还有那悠闲地摆着渡船,与世无争的船老大,感受安详悠然的生活。


E顺顺楼:为沈从文笔下《边城》船总顺顺的家,是翠翠曾经看龙舟赛的地方,中国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老先生和湘西著名作家彭学明先生曾在此居住。顺顺吊脚楼历经200年历史,至今还保存着原来的样貌和文化。


F、洪安古镇


拉拉渡船靠岸,下船,踩着坚实而厚重的石阶,沿码头前的阶梯拾级而上,“一脚踏三省”的洪安古镇,这才正式亮相眼前。


古镇保留着原生态和古朴,全长1000多米的洪安老街安卧于清水江畔,灵秀中更显端庄。徜徉古镇,曾静发现,在这里不仅能寻觅到诸多《边城》里的景物,人们还能从古镇里遗存的二野司令部旧址、西南服务团陈列室、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碑等“红色遗迹”,感受半个多世纪前的烽火岁月。


有情怀、有美景和美食,还保留着沈从文书中描写的原生态和古朴。目前,洪安古镇计划按照“山+水+镇”的肌理格局,依托古镇古街、青山绿水、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以沈从文笔下《边城》为原型地的洪安历史文化古镇核心景区,深度挖掘边城文化,展示三省民俗风情,突出爱情主线,打造集文化观光体验、民俗体验、康体养生等于一体的“中国初恋之城”。


4、沈从文《边城》


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该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边城》成书于1934年4月,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作品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原型,是一个绒线铺的姑娘。沈从文在行军的途中,有一个叫赵开明的好友,在泸溪县城一家绒线铺遇到了一个叫翠翠的少女,她长得俊秀。赵开明发誓要娶她为妻。17年后,沈从文乘坐的小船又停靠在泸溪。他站在船头上,回忆到翠翠的美丽形象,便朝绒线铺走去,在门前意外地看到了一个和翠翠长得十分相似的少女,熟悉的眼睛、鼻子、薄薄的小嘴。沈从文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翠翠的女儿小翠。当年的翠翠嫁给了追求她的赵开明。这时她已死去,留下父女两个。为了不打扰赵开明,沈从文没有跟他打招呼,但感情上的震撼却久久不能平复。翠翠,这个美丽、朴实的少女,他怎么也无法忘怀。1934年,他坐在院子里,在阳光下的枣树和槐树枝叶阴影间写《边城》时,翠翠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沈从文在《湘行散记·老伴》中提到:“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子女孩脱胎而来。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船总顺顺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5亿年前的大龙洞


大龙洞风景区位于花垣县境内,距吉首市41公里,沿矮大公路上行22公里即到达景区。大龙洞风景区是吉首市母亲河峒河的源头,是双龙风景区的核心景区 。


花桓县大龙洞乡大龙洞村附近山谷,水流从 214 米高的绝壁洞口中喷出,形成 20 米宽的瀑布飞流直下,声如惊雷,飞浪纵横,水沫腾空,气势磅礴,整个山谷烟云弥漫,雾气朦朦。远看瀑布如白练悬空,近看似银 河泻自天际。遇上晴天,阳光斜照,水雾中化出五彩长虹, 艳丽夺目,蔚为壮观。大龙洞风景区内溪河纵横,溶洞暗河相连;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古树参天,野藤蔓延,其间不乏奇花异果、珍禽异兽。


相传远古时候,北海龙王应黄帝之约追赶蚩尤的九黎部落至双龙景区境内,被秀丽的山水所迷不思归北海而定居于此,龙婆居大龙洞,龙公居郎龙山,龙媳居小龙洞,七位公主化作七大瀑布成七星状依附大龙洞四周,龙太子与凡间绝色美女黛帕流光一见钟情,生下苗族的先祖三位王爷。此举震怒天庭,龙太子被赶出大龙宫而深囚于龙潭。黛帕流光化作山峰深情地凝望着龙潭,守候数千年,山涧虫鸟啼,泉水叮咚声好似向后人传颂美丽的神话。


大龙洞风景区主要景点有:

1、天下第一洞瀑——大龙洞瀑布,绝壁高达500余米。自山腰洞口喷发而出,呈扇形状,水响声势浩大,播声闻达当选里之遥。瀑布落差距208米,最大宽度88米,最大流量398立方米/秒,堪称天下第一。

2、寒武纪地质公园——园内龙宫洗石属上寒武系的车夫组地质层,距今5.4~4.9亿年,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最重要的地质时期。该洗石,鬼斧神工,重重叠叠,气势宏伟,世界罕见。

3、翠竹长廊——沿山拾级而上,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可达龙宫,沿途翠竹自然形成拱门奇观。

4、龙母宫——位于洞瀑源头,殿外水帘垂悬,殿内数千平方米,拾级而下,可观洞瀑源头,沿宫内栈道而进暗河尽头,全长约三公里,可观千资百态的钟乳石和形状各异的千丘田。


大龙洞风景区内苗族文化、龙文化底蕴丰厚,以龙文化为媒、苗族文化为载体,即将呈现您面前的还有神龙喊水、接龙舞、舞龙等等,飞展民风民俗。景区内古朴厚重的苗族民俗风情。



常德河街


1、常德概述


常德,古称武陵、朗州,别名“柳城”,是湖南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常德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长江经济带、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


常德城名最早在北宋末期,宋徽宗在当地设置“常德军节度使”。源自《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是希望上行德政,下安本分,以武立事,谓之常德。历史故事“刘海砍樵”、“孟姜女哭长城”以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等浪漫主义情结贯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常德独有的“善德文化”


2、常德河街


常德河街始于战国楚威王治下,成于明朝正德年间,盛于清末民初时期,毁于日寇入侵之时(1943年11月-12月、王耀武)。


常德河街是常德的“清明上河图”,是国家4A景区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景点。


常德河街位于穿紫河东段,以沅江边上的麻阳街、大河街和小河街为原型打造,是一条仿古商业街,汇集了大型餐饮、特色小吃、民间曲艺、酒店、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全面吃、喝、住、行、休闲、民俗、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街区,还原了常德人记忆深处河街繁华的商业氛围和热闹的市斤生活气息。


古城常德,穿紫河东段岸边,从东门到大西门有一条绵延约3千米的繁华河街,从东往西依次为大河街、小河街、现已变成了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东起常德大道,西至紫缘路,南邻姻缘河,北连河街路。


新打造的常德河街,街道总长度约1.43公里,总用地面积13.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67万平方米,单体建筑208栋。仍由麻阳街,大、小河街三段组成。


2021年9月,常德市河街被确定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2022年1月10日,入选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仿建的麻阳街,‘长不足3里、宽不过4尺’,以单边屋搭城墙而建为主,临河多为木结构的吊脚楼,主要经营干货和全国各地风味小吃。 


仿建的小河街,全长约331米,建筑略比麻阳街大一些,采用砖木结构,主要经营小吃和特色餐饮,标志性建筑为南熏楼和土地庙。 


仿建的大河街为千米大街,还原了1943年前洋行、店铺和住宅,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建筑单体以四合院和窨yin子屋为主。 


窨yin子屋,又称“一颗印”,是侗族创造的民居建筑,为湘黔赣地区的特色传统建筑,有1000多年历史。窨yin子屋形似四合院,多为两进两层,也有两进三层或三进三层的,三层上南北间有天桥连通。它的总体结构是外面高墙环绕,里面木质房舍,它是富商们的居所。高墙环绕,可以防火、防盗;里面木质房舍,冬暖夏凉,住着舒服。为了保持里面的木质房舍与外面的封火高墙的一体性,里面木屋四角的栋柱,都用铁拉杆与外面砖墙紧紧地拉着,紧密地联系着。屋顶从四围成比例地向内中心低斜,小方形天井可吸纳阳光和空气。


3、常德美食


大菜:红烧洞庭甲鱼 常德市“十大名菜”之首,常德鱼翅席、钵子菜、辣椒炒肉、石门土家肥肠、


小吃:常德米粉、津市牛肉粉、桃源擂茶、煎米茶、蒿子粑粑、鸭霸王、常德豆皮、北堤麻辣肉、


特产:常德酱板鸭、黄花鱼、橙子


喜欢作者

打赏

人喜欢

评论列表

  • 微信咨询
    • 游天下、乐呱呱
      爱玩的人都会关注
  • QQ咨询
  • 电话咨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