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读过余秋雨先生的随笔“以美丽回答一切”,读过文章,对西江千户苗寨的大致印象是,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姑娘、能歌善舞。今天,当俺在白水河边再次读到“以美丽回答一切”的句子,却有说不清楚的感觉,自由散漫地行走在千户苗寨的羊肠山道上和熙熙攘攘的街道,脑海里反复飘浮着这个短句,仿佛在追寻回答美丽的所在。此话是想表达千户苗寨的傲慢、还是淡定或且仅仅是先生辞穷?不得而知,语言的不确定性和非逻辑性,似乎在印证“境由心生、心随意转”。
从凯里到西江,大约35公里,路况很好,只是不宽,山路弯弯、峰回河转。千户苗寨的外寨门比较气派,圆形广场上,身着民族盛装的苗族人们,载歌载舞,迎接四方宾客。到老寨门可以乘坐电瓶车,也可以步行,不远,10多分钟的时间即到,沿途山青水秀。进了老寨门,立即感觉到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甩开膀子现打糍粑的声音与各类叫卖声夹杂在一起,一派繁荣景象。山峰中间的狭小地带,白水河宛然而过,一条古老的街道与河流的走向保持一致。先不要被街两旁特色鲜明的店铺耽误游览时间,望里走,到村子中心广场,您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纯原生态演出正咿呀上场,即时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即使无法揣摩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也不会影响您的观赏。找个角落,在人群中、静静地观看您并不知晓的人生,这也是种情怀。
白水河上已经修建了多座风雨廊桥,跨过去朝上走,去观景台俯览千户苗寨全景,密密麻麻的吊脚楼,占满数个山头。在山坡上修建房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彪悍的民风隐约可见。传说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已有千年以上历史。根据《林荫记》中记录的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从蚩尤到1732年间共有284代,说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而穿寨而过的白水河,感觉与蚩尤一点也不搭界,婉约似玉带串连起这些吊脚楼的,一下子让整个寨子充满了灵性。据2005年的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有住户1288户,人口近600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因为人多地少,旁边的山头被开发成梯田,看样子还很有气势。
沿街各式小吃,都不妨尝尝,特别是糍粑,一定要品尝、柔软细腻,味道不错。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挑上一二小挂饰,留做纪念也可。西江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可称得上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如果时间充裕,建议深入苗家小住,细细品味苗寨的一切。
西江千户苗寨,俺一定还会再来!2013.04.19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