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乐呱呱! 客服热线: 登录 注册
长沙
湖南
首页 >> 途说

旗袍女人,含蓄之美

LGG109      2016/10/11 阅读: 731 0

人靠衣裳马靠鞍。上海人在衣着打扮方面的讲究令其他城市的居民望尘莫及。如同“吃在广州”的说法一样,“穿在上海”构成了这个都市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地域象征。



香港世联顾问集团

的董事长林乃仁,曾担任新天地的公关顾问。新天地动迁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林乃仁去那里的石库门调查,他问一个老太太住户愿不愿意搬走,老太太说愿意去住楼,可还是有一些留恋的,毕竟住了一辈子,曾在这里结婚生子。林乃仁和老太太聊了半个小时。老太太希望林乃仁能给她拍个照,但要他等一会。当老太太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换了一身鲜艳的旗袍,发髻梳得一丝不乱,唇上还涂了淡淡的口红。让人感叹“这就是上海”。

   

老婆婆的海派旗袍是上海女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是那个时代上海女人的一个标志。上海旗袍,在那声色各异的老上海弄堂中,似乎此物只应这里有。

看懂上海:旗袍,属于上海的美丽


旗袍,顾名思义是旗人发明的,也就是原先的满洲女人的传统服装。不过,当时满洲女人是不会穿得如此招摇开放的,那时的满洲女服与中原女服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长袍大袖而且呈直线式,即胸、肩、腰、臀完全平直,绝不会刻意表现身材,展示曲线。不管当时的满人如何荒蛮,毕竟,那还是个封建的年代,不由得女人如此表现身体的婀娜多姿,否则就是非礼。


旗袍脱胎于北方,但旗袍成为一大标志的,却是在上海。如果一张招贴画上画一个浓妆长发的美女,一般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批认,这就是旧上海的明星、舞女、交际花。这也反映出上海在当时处于思想解放的前沿。


1921年,上海一批女中学生率先穿起了长袍。初兴的式样是一种蓝布旗袍,袍身宽松,廓形平直,袍长及踝,领、襟、摆等处不施镶滚,袖口微喇,看上去严冷方正。这种式样的服装一走上街头,就引起了城市女性的极大兴趣并竞相仿效。谁都不会想到,女学生的长袍就此引发了一场女装服饰革命。

  

从那时起,海派旗袍在承接传统的同时,也开始吸收时尚,改良创新。受女学生“文明新装”的影响,海派旗袍以简洁、精致、细窄的剪裁最为常见,线条处理则大量使用女装洋服连衣裙的造型方法,这些造型修正使旗袍更加称身合体。

  

30年代是上海女装最为华美、繁盛的时期,海派旗袍作为主要的流行女装,取代上衣下裙的女性标配成为了当时最常用的时装。式样变化多样,质地做工考究,让它成为无数女性的挚爱。这其中,上海滩的名媛太太们可谓功不可没。

  

30年代的上海是上流社会名媛、太太们的乐园,她们的奢华生活和追赶时髦的做派,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当时,名媛、太太们大多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学习飞行术、骑马。由于崇尚西式服装的合体和便利,海派旗袍在结构上也开始更加偏向于西式服装的构成方法,变得长而紧身和高衩。

  

传统旗袍也在上海这一开放、进取、包容的大环境的影响下,也慢慢演变成为一种中西合璧式服装,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以玲珑突兀的女性美为荣。此时女性的典型装扮是烫发、长袜、高跟鞋和修长的海派旗袍,呈现出女性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形象。

   

说到那个时代的上海旗袍,李安的《色戒》和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不得不提。


有心人仔细计算过,汤唯在《色·戒》里前前后后共换了27件旗袍,让人看得叹为观止,已打破当年《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换了23件旗袍的纪录。有评论说,王家卫《花样年华》里的旗袍符合他颓废浪漫的格调,而李安在《色·戒》中不是故意玩气氛,而是透过旗袍的样式与质料,点出女主角汤唯所面对环境的改变。


这是一款最为常用的旗袍,整体的裁剪中规中矩,大大的提高了适穿度,这款旗袍胜在色彩的选择,以及面料上选用了中国水墨画手法描绘的花卉图案设计。更能衬托出《色戒》剧中王佳芝虽以色相诱内心却具有清新雅致的高洁气质。

喜欢作者

打赏

人喜欢

评论列表

  • 微信咨询
    • 游天下、乐呱呱
      爱玩的人都会关注
  • QQ咨询
  • 电话咨询
  • 返回顶部